当前位置:首页>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5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意见
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5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临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市属及以上企事业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四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加快全市工业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现就做好2015年工业经济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国家规划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2365”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与进中求好同步,盘活存量与优化增量并举,统筹当前稳增长和长远促转型,深化改革和开放合作,稳定工业投资,发展和培育新增长点,强势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真抓实干、真“调”(结构)真“转”(方式),着力在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空间布局三个方面实现突破,促进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左右,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 %以上,工业投资384亿元以上,技术改造投资265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完成省上下达任务。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技术改造,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夯实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基础。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和改造投入,广泛运用先进制造技术,实施一批技改提升项目,革新工艺路线,再造运营流程,提升装备水平,优化企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实现改造升级、挖潜增效,推动工业向高端制造、创新驱动、质量效益、绿色低碳、制造服务转型发展。加快推进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12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宜宾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35个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威力斯600t/d+900t/d超白及Low—E玻璃、江安鸿源化工年产60万吨硫酸20万吨(P205)湿法磷酸配套磷酸盐技改等51个项目竣工投产,尽快形成新增长点。 

  二是变革发展模式,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链。制订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具体路径,重点支持名优白酒、综合能源、重大装备机械制造、新型化工轻纺建材、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行业的企业联合重组,引导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向两端延伸、向高端发展,推动产业发展由主要依靠产能扩张向主要依靠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转变。继续保持和提升宜宾在全国白酒行业的领先优势和地位,打造千亿白酒产业,探索建立区域性的酒业创新设计示范基地。引导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着力解决困扰煤炭企业发展的市场、融资、安全、税负等问题,继续加大煤炭行业减负工作力度。鼓励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实施强强联合、抱团发展,支持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上进行技术创新合作,从产品链、价值链、资金链的匹配上着力,将特色产业优势发挥到极致;大力实施质量振兴和品牌带动战略,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是狠抓节能减排,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综合运用工艺技术、装备规模、能耗、环保、质量等标准,突出抓好化解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设备产能过剩问题,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技术(工艺)水平、产品档次,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积极推进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深入开展重点企业节能节水行动,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再制造,推广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提质增效升级引擎。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应用。着力完善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集聚政策资金、倾斜资源配置、紧贴市场需求支持各类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建立完善企业人才需求与院所高校人才供给常态化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投”协同创新,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好的项目,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产品,逐步形成区域技术联盟和创新体系,推动更多“宜宾制造”升级为“宜宾创造”,力争全年新创建1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努力增强产业创新成果获取与转化能力,加大成果转化的力度,鼓励企业推动重大发明专利产业化,积极实施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军民结合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推行首台(套)产品应用示范和装备保险,降低创新装备产品应用风险,重点推进成果转化与示范项目建设。 

  二是培育壮大新型高端产业。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页岩气、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积极推进四川惊雷科技产业园、天原新材料产业园、西部磁电产业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推广,全力做好页岩气开发利用,努力争创国家级综合示范区。积极推进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生产线搬迁、蓝伯特生物科技新型草本植物原料分离提取纯天然二十八烷醇现代中药产业化、五粮液制药现代中药灯盏丹芪胶囊专利技术制备产业化、智海摩托节能环保无级变速发动机等项目。 

  三是全面实施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制造业服务化新模式,引导大中型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搭建网络营销、售后服务、互联网金融等平台,通过信息网络的快速、泛在,创新商业模式,大力发展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及包装设计等为主的工业设计产业,鼓励发展融设计研发、销售、采购、结算、投资营运为一体的工业总部经济,支持技术研发集聚区、工业设计集聚区、总部经济区、现代物流园区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力争培育3户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支持企业通过信息网络开拓市场,加快工业生产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方向转变。探索推进三江机械、惊雷科技等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合盟、共链、同园发展,推动军工与民用企业优势互补,带动地方中小企业配套发展。 

  (三)加快集约发展,变革升级园区运营模式,优化产业发展区域布局。 

  一是科学合理统筹规划全市产业园区布局。主动适应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新要求、新趋势,突出“一园一主业、产业基地化”,加快修订、完善各产业园区规划,引导各县(区)产业发展突显特色,促进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四川长江工业园规划建设,积极推进软硬条件相对成熟的五粮液、罗龙、江安、临港等省51025园区不断提高园区投资强度、产业效率和节约集约发展水平。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二是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支持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开发,大力实施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形成市场化建园模式,积极支持具有特定优势条件的地方跨省、市、县合作联建园区;探索园区与工业主管部门合署办公、一体化服务,进一步增强优化服务园区建设发展的工作合力;引导产业园区建设面向企业的研发、设计、创业、投融资、检验检测、法律、会计、节能减排等产业服务平台,支持产业园区以市场化方式运作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功能。 

  三是积极推进产城互动发展。以“产城一体、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为主题,统筹产业园区发展、城镇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管理机制协同化。 

  (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工业领域开放合作,开辟持续健康发展空间。 

  一是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大力推动产权多元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具备混合所有制基础企业的新增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薪酬管理机制,探索落实企业董事会的重大事项决策权。深化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优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由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不断强化风险防控,指导国有企业对投资项目科学论证、合理投资,引导企业提高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积极推动五粮液集团、丝丽雅集团、天原集团等重点企业改组改制,鼓励丝丽雅集团等具备一定混合所有制基础的集团公司引进央企、跨国公司、优秀民营企业等战略投资者,探索普什集团、环球集团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 

  二是充分发挥国家级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推进临港开发区建设开放港、创新港、产业港,围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产性服务、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领域招大引强、招高引新,切实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和省内知名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成长性较好企业的对接合作,重点吸引一些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效益明显的先进制造业和产业高端项目落户临港。加快推进天原集团老厂区、金川公司老厂区、浪莎公司等企业搬迁改造升级。积极推进与上海港、沿江沿海发达地区以及行业龙头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快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构筑现代港口产业新体系,推动产业崛起壮大。 

  三是深化合作交流。加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深化成渝经济区、川南城市群的经贸合作,加强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提升与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鼓励和支持市内各县(区)、临港开发区开展务实合作,整合资源、整合产业,抱团发展、错位发展、合作发展,减少区域间同质化竞争,避免产业同构化,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加强优势产业链分析和价值链整体提升服务,围绕高端产业和上下游产品求突破,坚持引资引智引研相结合,形成立体承接。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在外产业“回引”,鼓励在外创业发展的企业家、技术专家、农民工“回乡创业”。 

  (五)改进服务方式,优化营商创业环境,全面提升改革创新和转型提质动力活力。 

  一是强化政策规划引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一业一策”,创新和完善一系列推动“六大基地”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举措,出台推进煤炭产业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意见,抓紧研究制订全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工业经济“产业转型、创新发展”战略策划。不断壮大提升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融资担保能力,探索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业、创新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市场化手段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杠杆放大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创投资本以及风投资本投资于全市重点产业以及成长型中小企业。 

  二是全力培育企业梯队。深化大企业大集团直通车服务,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重点培养“六大基地”中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产业引领带动作用。支持技术先进、扩张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重点骨干企业做大规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大力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配套协作水平,形成一批专业化优势显著、竞争能力强的“小巨人”企业,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 

  三是狠抓企业治乱减负。深入推进“环境兴市”战略,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加强涉企收费监督检查,加强对企业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规范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深入开展治理对企业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等行为。落实铁路、高速公路部门(单位)对企业货物运输的优惠政策,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营造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 

  四是提升运行保障能力。千方百计缓解工业用地紧张问题,着力抓好煤电油气运和资金等要素的综合协调,深入推进银政企合作,推进银企、银园对接,组合用好直购电、留存电、丰水期富余电消纳等电力政策,积极争取天然气直供和页岩气就地就近低价利用政策支持,重点倾斜保障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项目和产品。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企业服务体系构建,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各方面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积极搭建各种营销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市场开拓和产销衔接活动,鼓励和支持就地就近配套协作。指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扩大产品销售,巩固提高市场份额。深入推进工业企业问题清单制度,切实解决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及时跟踪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产品的运行动态,主动防范和有效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突发问题和系统性风险,推动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宜宾市人民政府 

  2015年3月26日